我院“古韵新探,文旅同行”实践队赴晋城高平开展社会实践
山西财经大学2025年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团队——“古韵新探,文旅同行”实践团队是一支致力于探索文旅赋能乡村振兴的队伍。团队由八名热爱并对文旅文化有一定研究的成员组成,具体分为宣传组,材料收集组,后勤组三个小组,其中有财政学专业5人,税收学1人,国民经济管理学专业2人。这支跨财政、税收、国民经济管理专业的青年团队,以文化为犁、青春为种,在古韵悠长的土地上深耕细作,探寻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。
访蔡馆品艺术哲思,探古刹寻文旅新机
6月25日,实践队员们走进高平市蔡志忠美术馆,其四大主题展厅各有特色,队员解码创作初心,感受哲学与艺术融合、返璞归真哲思、无为思想,还了解佛像内涵;后参观张永忠艺术作品展,领略非遗剪纸魅力。下午三点,实践队深入高平铁佛寺,在讲解员张嘉琦引导下,沉浸式感受古刹魅力。经深度访谈与问卷调查,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铁佛寺限时限流促文旅开发,带动乡村振兴及周边景点联动,且发现游客对古刹兴趣高,年轻群体更青睐数字化的方式探索古迹。
仙庙古韵寻踪,廉洁新风共探
6月26日,“古韵新探,文旅同行”实践队走进伯方村,推开仙翁庙厚重的历史之门。这座始建于唐代的道教宫观,以其沿中轴线展开的山门、玉皇楼、仙翁殿,无声诉说着建筑艺术的庄严序列。队员们通过问卷调研倾听游客心声,结合专业知识为古建保护与文旅开发建言献策,让沉睡的历史在当代语境中重新焕发生机。
调研过程中,实践队随机面向游客和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,共发放54份,收到有效问卷46份。调查结果显示,85%的游客认可将历史元素与乡村实践相结合的发展模式,且90后群体对廉政文创产品展现出较高期待。基于此次调研,实践队员们认为可以将廉政文化融入文旅发展,通过开发廉政文化主题研学路线、打造“廉味”农产品品牌等方式,推动相关产业发展。
随后,实践队踏入伯方村廉政教育基地,在青砖灰瓦间探寻“廉”文化如何深植乡土。讲解员在专访中分享廉政文化“活态传承”智慧:针对年轻人推打卡与短视频互动,村民议事墙开展“清廉家庭”评选。

金融古韵探寻,乡村振兴并行
6月27日,实践队员们奔赴山西省高平釜山村,在钱币博物馆跟随讲解员学习中国货币史,了解人民币演变与“日升昌”票号兴衰,为文旅经济调研奠基。

下午,实践队实地考察了釜山村传统村落格局与历史建筑风貌,感受传统与现代文旅的结合。他们深入村落,实地考察釜山村传统村落格局与历史建筑风貌。为深入了解文旅产业发展现状,在釜山村畔泫水湖边,队员们对景区游客开展了旅游体验与满意度问卷调查,同时采访当地讲解员,详细了解其日常工作内容、服务频率及文旅发展带来的实际变化。

以脚步丈量乡村发展脉络,用专业视角解码文旅融合密码。山西财经大学“古韵新探,文旅同行”三下乡实践队,采用走访、调研、访谈等方式,先后走进仙翁庙、伯方村廉政教育基地,探寻传统与创新、文物保护与乡村发展、廉洁文化与文旅的融合。队员们带回的不仅是满载数据的调研记录,更是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的赤诚思考。后续,“古韵新探,文旅同行”实践队将深度分析数据,探索文旅赋能乡村发展新路径,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