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院“财润乡兴”实践队赴吕梁中阳县开展社会实践
山西财经大学2025年暑假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——“财润乡兴”实践队,是一支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路径、推动政策理论与基层实践深度融合的青年先锋队伍。团队由11名同学和1名带队老师组成。本次实践旨在通过同政府部门、企业座谈,深入田间地头调研,在对话与观察中,见证惠民政策如何落地。

政策领航:政府座谈勾勒振兴蓝图
6月27日上午,实践队与中阳县政府部门座谈。农业农村局介绍了《2025年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》的"四维政策组合拳":菌棒种植直接补助、每棚4800元大棚补助、50%贴息贷款和双重风险保险,推动农户转型。财政局表示,煤钢产业贡献80%税收,用于补齐道路水利短板、扶持木耳香菇产业及缩小城乡教育医疗差距,支持乡村振兴。

科技赋能:生态园区见证智慧农业
下午,实践队奔赴阳坡塔生态区的生产一线。阳坡塔现代温室的智能场景彻底颠覆了队员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,智能化的无土栽培、机械臂操作和温湿度自动调控系统展现了科技农业的高效。随后,队员们探访了当地非遗文化馆,体验了乡土文化,并偶遇企业员工自发组织的交响乐演出,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美丽乡村建设中物质与精神的和谐发展。
惠农实践:木耳产业激活乡村动能
6月28日上午,实践队赴心言木耳场,体验“小木耳”带动“大产业”的实践。在木耳培育中心,队员们观察生长环境,参与采摘,感受丰收喜悦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企业推广的废弃菌包循环利用技术,经实践队现场见证,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,为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动能。

此次实践是一次深刻的国情教育。实践队认识到:乡村振兴中,党的政策是灯塔,财政是支柱,科技是利器,青年是希望。中阳县用"小木耳"发展"大产业"证明,在党的领导下,政策、资金、技术、人才的结合必将实现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。